
“归笼”的“神兽”们进入状态了么?
升入新学校的孩子们适应情况呢?
家住新车站路的周女士发现 自己刚从外地转入平江上初一的女儿 这几天情绪特别低落 “我都不知道每天是怎么过来的, 下课不是在发呆就是在睡觉。” 周女士跟女儿聊天时听她这样说 十分担心 刚接手一年级的某小学 班主任李老师也表示 开学第一周 是孩子们的适应阶段 个别小朋友还会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 “开学第一天,班上有个小朋友 跑来跟我说她头晕,不舒服 希望我能打电话给她爸爸来接她。” 情绪低落、心慌意乱 无故发脾气、注意力不集中 甚至还有恶心、头疼、发烧? 家长们注意了! 他们可能患上了“开学综合征” “开学综合征”又叫“开学恐惧症”“假期综合症”,从假期到开学的变化,很有可能让孩子出现应激状况。“开学综合征”在生理上多表现为失眠、嗜睡以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、恶心、腹痛、发热、疲倦、食欲不振等。在心理上则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、理解力下降、厌学、焦虑、上课走神、情绪不稳定等。 家长们遇到节后综合征只能自己调节 小孩有开学综合征 还得让家长来帮忙 以下这“四招” 不妨试试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面对小孩不想去学校,有的家长会说:“上学多好呀,可以学新东西,交很多朋友。”对于有些敏感、退缩的孩子来说,父母的这些话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,让其更不想去学校。 家长应该多倾听孩子的心声,甚至帮助孩子表达出:这只是对新学期的不适应。然后抱抱孩子,告诉他家长节后上班时心理上也会排斥,上学后有什么不开心的事,就来告诉爸爸妈妈,爸妈会安慰和保护你。后续孩子在一次次的倾诉和被理解中会感受到,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,这就是家长最有效的陪伴了。 布置一次特殊的作业 有些小孩一开学就会有生理上的反应,如浑身发热、呕吐等,针对这样的孩子,家长可以在开学伊始给他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——让他新学期去做一百件喜欢的事情,比如让孩子去看一片树叶,去闻一朵花香,去抚摸自己喜欢的一块布料。 这个办法也叫“五感悦纳”,即看到、听到、闻到、尝到、摸到,让孩子在这样的感知中愉悦自己,同时也转移了对新学期的焦虑心情。 “家校共建”共同配合引导孩子 家长和老师分别看到孩子的不同侧面,有效沟通能使双方更完整的了解孩子情况,也更利于树立共同的育人目标。 家长要主动与老师沟通,问问孩子在学校里的整体表现,也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里的情况,有利于双方对孩子的整体状况有更全面的把握,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,也有机会做更深入的交流和分析。家长可以问问老师对孩子在适应情况、行为习惯、学习情况、交往情况等各方面还有什么具体改进的建议。因为面对很多孩子,老师对每个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有更客观的评价,对孩子的建议也比较有针对性。当然,家长也可以向老师转达孩子的期待,说说孩子希望老师怎么做,共同商议帮助孩子提高的目标。 来一次沉浸式运动 开学第一周,如果观察孩子比较疲惫,建议利用新学期的第一个周末带小孩去室外运动。 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米哈里认为“心流”的产生是高效休息的最佳指标。而产生心流最高的主动式休闲就是体育运动。所谓“心流”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,那种全神贯注、投入忘我的状态。这种状态下,你甚至感受不到时间的存在,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,会有一种充满能量,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。 这周六天气晴好,家长可以选择一项孩子擅长的运动,去徒步、放风筝、骑行都是不错的选择。 开学季孩子的 “开学综合征”是正常现象 家长机智地引导就可以 帮助孩子尽快度过 以更饱满的热情 开始新的征程啦!
责编:周锋
来源:平江县融媒体中心
下载APP
分享到